欢迎来到山东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人物风采

风直上九万里———记生命科学学院申亮、纪洪芳教授

发布时间:2019-05-27 发布者:党委统战部

2006年,他们自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博士毕业后,被我校作为优秀人才引进。
  2008年,他们被破格评聘为副教授。
  2009年,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我校制定实施了《特殊津贴实施办法》,他们成为首批入选第一层次的特殊人才。
  2010年,我校为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培育和造就在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拔尖人才,制定实施了《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他们又是首批入选者。
  2010年,因为成绩突出,他们被破格评聘为教授。
  这一年,他们才刚过而立之年,博士毕业仅4年。
  他们,就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申亮和纪洪芳夫妇。
  “学校非常重视人才,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我们才能够安心、快乐地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申亮和纪洪芳说。在学校重视人才的大环境里,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年轻的教授;在学校“人才兴校”的战略下,他们迅速成长起来,短短几年时间就收获了累累硕果:
  他们始终致力于国际前沿和热点课题的研究,几年来不仅他们的很多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而且逐渐形成了“擅于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优势解决生物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特色,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朊病毒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和药物设计研究是当前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大家熟知的疯牛病就是朊病毒类疾病的一种,而阿尔茨海默氏症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发病类型。他们敢于挑战这种尖端课题,独辟蹊径地从物种间发病差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得到了该领域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与该领域顶尖科研院所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另外,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小分子配体与蛋白之间的分布关系,并提出“小分子诱导原始蛋白结构起源”的重要假说。该结果对于理解生命现象本质以及多功能合理药物设计等都有重要的启示,得到了前国际生命起源学会主席Lazcano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的赞赏。
  他们近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SCI收录论文。不仅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在全校位居前列,而且论文的档次逐年有新的突破,其中仅影响因子大于10的高档次SCI一区论文就有10余篇。两篇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化学领域顶尖期刊Trends Biochem.Sci.,该杂志的影响因子达到14.1,是我校有史以来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也是省内高校首次在该杂志发表论文。他们的学术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尽管大部分论文发表时间较短,但同行引用已近400次。一篇论文被Elsevier评为Top-cited论文。他们还被聘为多种国际重要期刊编辑,10余种国际SCI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他们近年来在科研奖励方面也是捷报频传。获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的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是我校科技奖励工作的新进展。除此之外,他们先后获2008年、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并多次获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他们近年来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其它课题多项。课题进展顺利,已取得很多高水平成果。
  有付出才有收获,申亮和纪洪芳夫妇取得的骄人成绩与他们全身心的刻苦投入是分不开的。
  “一个好的课题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的积累,思想才能慢慢成熟。”而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此,他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与自身的研究相结合,才能创新性地找到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们的研究方向是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主要工作就是以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从海量的生物学数据中挖掘有关生理、病理过程及相关治疗药物,生命起源与进化等领域重要信息,并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工作之繁重和枯燥一般人望而生畏。很难想象,几年来他们已将有几万个结构的世界上最大的蛋白数据库中所有的蛋白都反复地研究了几遍。为此,他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晚上也经常加班到凌晨。即使生孩子的前一天纪洪芳仍然还在工作中,生完孩子才一周就又工作如常了。“科研工作一旦开始,很难打断,必须进行到底。”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使他们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当他们“小分子诱导原始蛋白结构起源”的重要假说得到国际专家的赞赏时,很多人认为他们具有独特的学术眼光,却不知道这种独特的学术眼光扎根于坚实的工作基础。
  繁重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是苦中有乐。身为夫妻的两个人,既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在工作中紧密协作,又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每当我照顾孩子的时候,看到申亮还在努力地工作,心里会很着急,然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纪洪芳开玩笑地说。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时刻洋溢着工作的热情,为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也使枯燥的研究工作变得别有一番情趣。
  “这两位老师是学院年轻教师中最出类拔萃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作为学科带头人,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校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学院也会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全力配合他们的工作。”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博生说。
  良好的成长环境,使这两位科研新秀找到了奋斗沃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这只是一个新起点,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趁着年轻,对学校的发展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努力做到国际一流水平,即使再辛苦,也心甘情愿。”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这片充满阳光与希望的蓝天下,他们将继续乘势而上,迎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