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人物风采

李宏军:热情催开事业花——记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李宏军

发布时间:2019-05-27 发布者:孙清立

对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李宏军教授来说,办公室、实验室就像第二个家,他在这里备课、批改作业,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做实验、做课题,很多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
  自2004年到我校工作以来,李宏军习惯也喜欢上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不喜欢张扬,更乐意踏实、认真地做事。”当别人问起为何如此时,李宏军总是这样谦虚地回答。
  他多年工作的成绩却告诉我们,这更源自李宏军的工作热情。
教学生学有所获
  李宏军上课时,极少有学生缺课。他每次上课都点名,如果知道有谁缺课,他就利用课间找到缺课同学,问明原因,该批评的批评,该补课的补课。
  “我这样做,并非故意刁难学生,而是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李宏军对学生的到课率要求很严,对自己的上课要求更严。来我校之前,李宏军曾在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工作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评价一直名列前10%。来校工作后,他更是不敢疏忽,努力钻研,对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都做了认真设计,并将自己的科研经历作为案例融入其中;对于难点他则化难为易,用通俗的案例讲得深入浅出。十多年来,李宏军虽然已经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几乎所有课程都了如指掌,可每次上课都像对待新课一样,一点也不马虎。
  李宏军的严格要求,还体现在指导学生实验上,他全程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严格按流程操作,标定、天平维护等都不允许有任何不规范之处,更不能为了理想实验结果改动实验数据。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李宏军把学生要做的工作认真分解,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步骤完成;对于所带硕士生的论文,每篇至少看两遍,从论点、数据到标点符号都作认真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虽然在学业上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当他们遇到各种困难时,李宏军总会伸出热情之手。今年“五一”,李宏军收到了一盒樱桃,这是已毕业十年的学生马静从烟台寄来的,这份并不丰厚的礼品却饱含了对李老师的深深敬意。十年前,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马静因欠学费不能顺利毕业,正在做博士论文的李宏军给马静作了担保,并资助了回家的路费,让马静得以顺利毕业。对此,马静一直心存感激,每到节假日都发来短信,送上对李老师的祝福。马静并不是特例,每有学生需要帮助时,李宏军总是毫不犹豫地帮忙。
帮同事教有所长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李宏军可谓成绩突出、经验丰富:2005年至2013年连续九年获得学校的“教学质量奖”,3次获得“教学优秀奖”,教学质量免评价;2007年以来,4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13年被毕业生评为第四届“大学时期,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李宏军所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是一个新建系,每年都要引进年轻教师。尽管这些教师都是博士,但从学习到工作,他们总有一个适应期。为帮助年轻博士尽快适应工作、站稳讲台,年龄稍长的李宏军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倾其所有地无私传授给他们。
  李宏军曾担任过5个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他先让青年教师给自己助课,全程参与授课,从讲课速度、重点把握到授课表情、作业批改等,手把手地给他们传授经验;组织老师集体备课,把自己的课件提供给年轻老师作参考;鼓励他们参加老教师的教学改革项目,引导他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针对年轻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情况,李宏军每次带学生到工厂实习时,也让年轻教师参与,同时积极推荐年轻教师到国内名校进修助课向名校名师学习,或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李宏军的无私相助,使年轻教师们迅速成长起来:马成业获得2011年、2012年、2013年度学校“教学质量奖”;张新华、郝凯、张东亮、肖海芳已能独挡一面,能完全承担相关课程的讲授。
带系部业有所进
  李宏军2004年即担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主任,当时食品系才组建3年多,条件还比较艰苦,许多工作需要从头开始。李宏军不畏艰难,带领和团结全系老师,齐心协力,开始了“创业”。
  作为新建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到课程建设、教学安排都是全新的,李宏军和老师们到处调研,查阅资料,反复研讨,经过几个月的集体努力,最终构建了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有了人才培养的“软件”,还需要硬件作为支撑。系实验室刚组建时,学生用实验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其他的玻璃仪器总共还不足一大盆,连实验台都没有,只能在地上做实验。于是,李宏军积极争取到了学校的40万元资金的支持,四处考察,购买了教学用的部分基本设备,解了燃眉之急;之后,他每年都会根据需要,逐步申请增加仪器设备。截至目前,系现已拥有“山东省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套的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拥有激光粒度仪、近红外品质分析仪等价值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1台/套,为本学科教学与科研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
  工科学生除了做实验外,到相关行业企业实习也很重要,而当时系的实践基地却很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李宏军又到处走访企业,一面寻求科技合作,一面谋求设立学生教学实习基地。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已在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狮啤酒有限公司、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汇源集团山东新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周边大型食品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学生实习有了充足的保障。
  系的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李宏军多方联系,在学院的支持下,每年都力争引进博士。经过不懈努力,教师数量从当时的四五个人增加到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就有19人;职称结构也有了很大改观,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已初步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在李宏军的带领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成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方向就设在该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将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
  勤奋铺就成功路,热情催开事业花。李宏军在教学、系部工作收获良多的同时,科研上也收获颇丰: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10项;在《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7篇;2011年,“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位列第六。
  回首廿载从教路,感慨辛苦不寻常,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宏军,对未来的教研之路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忙碌的生活还在继续,一切也都在路上。(范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