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统战研究

社会治理视阈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9-05-27 发布者:乐达网络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概述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以及港澳台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1]。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指在高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岗位上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非中共代表人士,包括: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党外处级干部,民主党派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党外知名专家学者、重点培养对象以及在少数民族、宗教界有一定影响的党外人士等。

由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较强的专业背景,关心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及学校各项工作,具有参政议政的意识,有表达自己政治诉求的愿望。相当一部分高校党外人士拥有海外求学经历,并且经常参加境内外各种学术会议,或者与各地同行进行科研合作,因此,其社会关系广泛。

社会治理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比较密集的地方,参政议政的人才数量聚集,特别是高校拥有大量的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监督人员,都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2]。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制度的运作需要党外各界代表人士的积极参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外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要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显现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生态格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够把不同利益集体的政治诉求和意见加以整合和引导,通过规范的渠道基于个人的专业背景和认知予以表达。

(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对于推动高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站在不同的立场想问题,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用不同形式提问题,有助于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从而积极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参政议政,为高校制定相关政策献计献策,可以从制度设计上避免决策失误。

(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对于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民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党外人士参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主监督,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民主监督是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够根据新形势下高校在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对策。作为党外监督的一支重要队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够通过人大、政协等正式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推动我国民主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现状

    一直以来,统战部门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构建了相应的平台和制度体系。

    (一)作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参与政治生活

    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都会有特定比例的党外代表人士,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高校。他们具有成熟的政治意识、民主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广泛走访、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反复推敲、认真思考,形成高质量的提案或者议案,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政协会议。

    (二)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政府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所谓挂职锻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进行锻炼,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3]。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时,具体工作时间无硬性要求,需要其做到校内教学科研和政府部门的挂职工作两不误。同时,大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在政府部门所参与的相关工作都是与他们原来的从事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能在高校中的研究比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或者宏观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政府部门的岗位上可能面临的是更加具体的事务,并且,相关政府部门要求挂职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加同等级行政和领导班子的相关会议,参与重大事项和重大工作的相关决策。因此,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在政府部门担任相关职务,能够熟悉政府工作方式,同时弥补自己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推动高校党外人士积极参政议政。

    挂职锻炼过程中,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可以贴近基层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与自己的专业理论相结合,进而增强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一起合作、共事,推动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

    (三)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发表意见建议

    高校本身是一个言论、思想、行为等相对自由的地方,因此,高校师生员工得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例如,高校有制度化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常规化的工作报告会议,以及校长信箱、党外人士意见箱等各类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充分调动高校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党外人士积极参与高校各项工作。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基于各自的专业背景,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高校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在高校党外人士积极参与学校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对高校工作进行监督,不但推动高校工作的发展,而且提高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成效

    新时期,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成效显著。充分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自身的优势,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使高校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这对于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改革和发展,对于教书育人、文化引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了党的统战工作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党外知识分子大多工作在基层,基层组织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更加密切[4],因此,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会经常开展交流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可以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及其日常工作建言献策。同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了解,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对党委和统战工作部门相关工作的认识,推动“大统战、大联合”,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党委和统战工作部门都十分重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可以随时了解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相关的党的政策要求,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使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为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此外,通过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外人士长期接触和交流,能充分了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从而为高校选拔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发挥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汇集高地和重要源头,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参政议政的一支重要力量[5],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度极高,新时期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政治素养,还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他们拥有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科技,高度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心人民生活疾苦。因此,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充分调动其知识储备,为当前国家改革、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新时期,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尤其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利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自身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于实现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反映了社情民意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关注社会生活,追求民主,在其教学岗位、管理岗位或者研究岗位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希望参与国家建设,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位和社会影响力,他们参政议政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向高校领导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参政议政的方式和途径普遍比其他社会群体广泛得多。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参加人大和政协会议,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相关意见建议;通过在高校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学校、社会及国家事务的管理;对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或者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将自己的调研报告或者研究报告交到党组织或政府有关部门,为其相关政策建言献策。此外,新形势下,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进入高校,他们不仅拥有老一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知识,并且他们更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年轻一代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互联网,在新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网络意见领袖,充分表达所联系群体的政治诉求。

    (四)有助于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大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成长起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期,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满了信心,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愿意为社会进步服务,具有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意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长期与社会大众接触,了解社会民众的政治诉求,他们可以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帮助社会大众表达其意见和要求。同时,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数都是工作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他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以其观点和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高校代表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意识也会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功效,但是,当前高校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年轻一代高校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强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新一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对中国社情民情缺乏深入了解。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深度不断加强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一批年轻的党外代表人士正逐步进入各大高校。这一批年轻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其前辈相比,没有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共商国是的革命经历,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接受完全来自口头或书面的说教,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政议政意识不强。此外,新一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有海外求学经历,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包括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以及文化思想等内容在内的研究越来越多,广受西方文明影响。同时,这部分群体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却先天不足,对国内社情民意缺乏了解,而对西方文明却先入为主的接纳,甚至会用西方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社会现象,不能站在中国国情的角度上分析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

    (二)对高校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工作重视不够

    当前,很大一部分党内人士、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高校党员干部都对高校统战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偏差。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都是在其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或者是在工作和学业上表现足够优秀的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士就不够优秀;有的高校领导对高校统战工作认识不够,不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即使在其分管工作领域内有党外代表人士的参与,也认为不过是形式需要、走个过场而已,对他们的工作并无实质性帮助。这些观念影响了全面准确的对待高校统战工作,认为高校统战工作是敲边鼓、软任务,做多了出不了彩,做少了出不了事。正是由于对高校统战工作认识上的不足,甚至偏差,导致了高校统战工作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统战工作的力量薄弱,甚至在很多高校内都没有相应的统战机构,没有具体责任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功效因此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高校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虽然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大部分高校都重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但从整体来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首先,大多数高校没有健全的党外代表人士服务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服务保障不到位。大多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都是工作在教育和科研岗位上的教育者,其本职工作是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要在分内工作的同时参政议政,这就需要高校或者政府相关部门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保证其获得必要的经费、人力和信息支持。但是,目前各高校在这一方面的力度还不是很大,没有形成较好的服务机制[6]。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服务保障到不到位,直接决定了其参政议政的效率高低。

    其次,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和培养机制。尽管大多数高校党外人士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人士都有资格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因此,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就显得极其重要。就目前看来,在高校内尚未形成完善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选拔机制。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高校还未形成完善的培养机制。

    第三,高校还没有相对成熟的针对年轻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随着年轻一代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进入各大高校,由于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老一辈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独有特征,高校统战工作的某些原有的工作方式很可能不适应新一代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但是,现在各大高校还没有形成针对年轻一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四)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的党外人士队伍有待培养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教育者,重视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做出过较大贡献。他们对方针政策的解读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高,行为和思想都更加理性。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对国家政治的关心程度较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和交流相对也比较多,在政治需求上具有极高的敏锐性,因此,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大众表达利益诉求。虽然,当前党和高校都积极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为其参政议政提供必要的途径和方式,帮助其积极表达观点和想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各大高校每年引进的大量人才中,党外知识分子占的比例不可小觑。由于高校内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培养培训机制还不健全,具备参政议政能力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相对有限,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优势和能力就无法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功效。

五、新阶段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途径

    国家进入社会治理新阶段,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强调。

    (一)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提高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意识

    年轻一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逐渐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7],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拘泥于传统,创新能力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对中国国情了解不足,因此,要引导年轻一代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就必须做好年轻一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工作,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高校党委要负责“本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P.85

    首先,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中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通过人大和政协会议参政议政,而高校党委、行政只有对其政治身份充分认可,并视为政治责任,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因此,学校党委和职能部门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对高校党外人士的政治责任感的培养,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针对年轻一代高校党外人士的新特征,在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有利于年轻一代高校党外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二)完善制度设计,保障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作用

     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多个相关工作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的积极性,提高其参政议政水平。

     对于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具体工作,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这对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和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人才选拔和提高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水平的评价机制,在推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要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人力和信息资源提供帮助和支持,使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的同时确保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适当提高比率,推举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

    高校党外人士数量众多,不可能所有党外人士都有参政议政的机会,但要适当提高比率,使更多优秀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够参政议政。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除了加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接受民主党派的领导,通过民主党派组织建言献策外,还有一部分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政治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健康有序发展的无党派人士队伍[8]。而对于当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不管是民主党派人士,还是无党派人士都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切实把党外知识分子这个阵地守好。因此,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将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重大问题,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统战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组织督促等职能,担负起推动者、协调者、落实者的重要职责,充分了解和掌握高校党外人士的情况,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党外人士进行重点培养,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真正取得实效。

    (四)重视高校统战工作,加强高校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强化高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一般就由校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并设立相关的统战工作部门,其负责人至少应为党委委员,并配备适量的工作人员,要选拔那些熟悉统战工作,熟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心理,了解统战政策,同时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并且政治上可靠的党员从事统战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党委把统战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这是保证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能够参政议政的基础条件。其次,要重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和《山东省推进<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保这些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要“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加政治共识。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根本职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献计出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协助党和政府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贡献。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社会联系广泛,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贡献力量。”[1]P.34(何庆梅 马东顺 孙丽雪 孙清立 魏丽萍)

 

参考文献:

[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6月第1,85.

[2]薛晏.新阶段关于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93),43.

[3]张晓磊,杨术.干部挂职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57.

[4]王辉,潘岩,王健,裴月湖,邱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分布特点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以沈阳为例[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4),12.

[5]王俊玲,李萍.高校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研究[J].学理论.2013(36),193.

[6]刘学平,龙大为,周五香,任洁琳.当前我省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5),45.

[7]王婷.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6),227.

[8]张亚靖.关于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问题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25),154.